网上一直有共和国前30年和后40年经济建设成就孰优孰劣的争论,似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。今天我们就拿实际数据来分析一下。先请看图表:

gdp统计数据依靠什么_gdp的统计能够说明什么_gdp是怎么统计出来的

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后44年GDP数据表

我在图表中以改革开放元年1978年为界,左边红色区列出1950-1978年每年的GDP增长率,右边蓝色区列出1979-2022年每年的GDP增长率。可以看到,改开前29年年均GDP增长率是8.08%,改开后44年年均GDP增长率是8.89%。改开后略高于改开前,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。

中国在1985年前统计经济用的是工农业生产总值,可以说是纯物质生产价值。后因改开后服务业、商业、贸易等占比上升,改用GDP作为经济统计的核心数据。这种统计口径的放大无疑会让后来的经济数据看起来更漂亮一些。

表中1978年前的GDP数据,是1993年国家统计局编制的“中国统计年鉴”里的数据。由于当时批评前30年是政治主流,能榨干的水份应该都榨干了,所以这些数据的权威性是无需质疑的。

数据上看相差不大,但对于一些历史亲历者,为什么前30年留给他们的记忆是“苦”?这里当然不排除有些在前30年被革命的对象心怀怨恨,刻意抹黑,但其实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结构是有极大关系的。

前30年中国受两个超级大国的胁迫,面临再次亡国灭族的危险,所以经济建设始终围绕“活下来”的目标,重点是农业、重工业、军工业、釆掘业、交通设施、农田水利等。众所知之,基础工业、基础设施是非常烧钱的,见效还慢,当时主管经济的李先念副总理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慨叹:重工业是投七产一,轻工业、服务业是投一产七。但没有基础工业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,这些坑又不得不踩,不得不填。这种经济情况下,每年产生的财富都被重新投入到国家基础建设中去,社会财富确实是增长了,但财富都被国家这个“大家”吸收了,普通人的“小家”是感受不大到的。这就像一个家庭逃荒到一个安全没有保障的新地方,前十几年必须造房子遮雨、筑围墙防狼、开垦或购买田地、购置生产工具等,至于吃饭穿衣自然是能将就就行。家庭的财富实际在逐年增长,但生活上是感受不到的,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,吃苦成了一代人的历史使命。

gdp统计数据依靠什么_gdp是怎么统计出来的_gdp的统计能够说明什么

艰苦的创业年代,劳动是主旋律,生活永远是第二位的

gdp是怎么统计出来的_gdp的统计能够说明什么_gdp统计数据依靠什么

艰苦的创业年代,生产剩余都被重新投入到国家建设了

但其实就经济数据的质量来说,前30年是优于后40年的。因为前30年是工农业生产为主,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增值。而后40年商贸、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,这些确实会提高生产要素流动,增加国民幸福感,但并不会增加物质价值。就像啤酒上面的泡沫,尽管能让啤酒看起来量更大,也能增加饮酒的乐趣,但并不能解渴。而且很长的一段时期,中国的经济都靠政府卖地,房地产投资作为主力,这种GDP是比较浮肿的。

gdp的统计能够说明什么_gdp是怎么统计出来的_gdp统计数据依靠什么

建国后GDP总体走势图。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由此可见,尽管前30年的“体感”经济成就似乎很差,但其实完全不逊色于后40年。共和国70年是个连续的整体,互相不可分割。两种见解互相指斥、互相贬低是完全没有道理的。

———END———
限 时 特 惠: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永久会员只需99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 点击查看详情
站 长 微 信: hellogy666